+汤姆本人:Tomgangfang1方道配资
汤姆陪你买房的第28天:
阿里出手了
2014年,马云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曾直言:
“我爱香港,每次望着维港景色,我的心情就特别轻松。……全世界的交易所都邀请阿里上市,但我希望香港是阿里上市的首选地。”
后来,虽然阿里选择了赴美,但马云又在纽约上市时补了一句:“只要条件允许,我们就会回来。”
2019年,阿里终于二次回港上市。
这场“回家”的动作,是马云心中夙愿的兑现。
而如今,阿里可能真的要在香港有一个实体的“家”了。
有市场消息称,阿里巴巴正在洽购香港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顶层13层楼面,交易金额高达70亿港元。
如果交易成功,阿里将成为极少数在香港真正买下商铺/写字楼的内地互联网巨头。
这么看来,阿里在这方面,又算是头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互联网大厂了。
香港商铺,正处低谷
如果把香港楼市比作过山车,那么商铺市场就是这趟过山车里最陡的一段。
疫情三年加上消费疲软,让香港核心商圈的租金急速下滑。
仲量联行数据显示方道配资,2023年全港整体铺位租金比高峰期跌去一半,部分黄金地段空置率更突破20%。
截至2025年6月底,核心区街铺空置率维持在10.5%,而优质商场空置率也上升至10.5%的新高;
湾仔和铜锣湾区域的写字楼空置率从9.6%升至12.2%。
“一铺养三代”的神话,被现实打碎。
然而市场从来不是直线,它总是周期的游戏。
对聪明的买家来说,低谷不是风险,而是机会。
没想到这次的阿里,真的做到了逆着市场的情绪走。
阿里买的不是楼,是战略
70亿买铜锣湾商厦,阿里要的远不止一个办公地址。
铜锣湾是全球知名的零售心脏地带,在这里买下顶层楼面,不仅意味着地标效应,更等于给阿里树立了一块永久的品牌招牌。
在香港,24小时为阿里背书。
和同行相比,这一步更显得不同寻常。
小红书、美团、字节在香港都选择租赁,租金波动意味着企业随时可能搬迁。
而阿里直接出手买下,等于为未来几十年的香港业务,打下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固定资产。
更重要的是,这笔金额创下近年来香港写字楼成交纪录,已经超越港交所的买入价。
这是阿里在资本市场上释放的信号:它不只是“看好香港”方道配资,而是“下注香港”。
阿里的香港故事
阿里的香港故事,并非一朝一夕。
早在2007年,阿里B2B业务赴港上市,当时募集资金116亿港元,创下港股融资纪录,也让阿里第一次在香港留下商业足迹。
2019年,阿里二次赴港上市,马云亲口称之为“回家”,这一次不仅是资本市场的回归,更意味着阿里与香港的联系再次加深。
随后几年,阿里云在香港持续扩张,从金融市场到零售电商,从云计算到物流配送,几乎覆盖了整个商业生态。
有趣的是,铜锣湾的港岛壹号中心此前是一家经营了数十年的酒店,2019年结业拆卸,由文华东方重建为甲级商厦。
阿里此前一直租用同一栋楼的部分楼层,租期至2028年,但随着这次70亿港元的投资,它终于要把在香港的布局从“租赁”变成了“拥有”。
这不仅意味着办公空间,更是让阿里在香港留下了一个“无法搬走的现实”,标志着其在香港市场的战略进一步落地,也让它的商业故事在这座城市里有了实实在在的物理存在。
这70亿的意义
住宅给人归属感,商铺给企业存在感。
对香港而言,阿里在低谷期的豪购,是一针强心剂。
它证明: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依然有巨头愿意用真金白银,长期押注这座城市。
对阿里而言,这是长期基石,也是形象展示,更是稳固根基、提升气场的一举多得。
阿里花70亿港元在铜锣湾买下顶层商铺,这就是大人物的操作。
如果你是“小人物”,想在香港置业,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加我微信咨询——
一条信息,我帮你解读楼市行情、选盘策略,省时又专业。
而且,我有两个公众号...
专业号丨港房汤姆
生活号丨汤姆港房
港岛
区域分析: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
一手楼盘分析: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
二手楼盘分析:丨丨
九龙
一手楼盘分析: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
二手楼盘分析:丨丨丨丨丨丨
新界
一手楼盘分析:
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
二手楼盘分析:
其他
凯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